甘肃省东西绵延1600多公里,山大沟深,山村百姓去省城看病很不方便。近几年,当地在“做强县区医疗”方面下足了功夫。在7月公布的2019年qg县级医院服务能力评估情况中,甘肃省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推荐标准达标排名分别为第22名和第21名;国家贫困县县级医院的两项排名均跃升至第14名。
过去排名倒数,现在跃居中游,这源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从学科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县外转诊率从2014年的25.52%下降到2019年的12.45%;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62%的患者在县级医院zy出院。甘肃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郭玉芬接受本报jz专访,解读了这些数据背后的一整套发展逻辑。
从重症学科起步,强化薄弱学科
“这些年国家不断推进基层硬件建设,县医院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眼下z主要的工作就是强化软件,包括完善学科建设、提升诊疗能力,特别是要留住人才。我们提出,根据基层百姓z主要的需求,先从重症学科起步,带动相关薄弱学科发展,建立起县级、村级的生命救治网。”郭玉芬说。
从2014年起,甘肃省卫生健康委每年在30个县医院建设重症医学科,每个县投入250万元经费。到2017年全省75个贫困县实现了重症医学科全覆盖,2019年所有县区均已具备重症医学服务能力。
“我们组织省级医师,根据县人口数、县医院大小等具体情况,制定当地重症医学科建设标准,包括科室建多大规模,配置什么样的设备,拟开展哪些业务,需要多少医护。基本建设完成后,再由省级医师组一个县一个县地去实地培训、督导医护人员。”郭玉芬介绍。同时,甘肃依托省级医院各zy建立了56个质控中心,由每个质控中心医师组每年对县级医院进行医疗质量督查,仅今年已开展200余次。
在此基础上,2018年甘肃省全面启动“县域五大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设。目前,全省86个县市区已建成县域胸痛中心17个、卒中中心45个、创伤中心25个、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75个、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77个。
“五大救治中心形成分级防治体系,从院前急救、基层转诊到院内多学科联合诊治gx协同。过去,在一些基层地区新生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很高,现在有了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挽救了很多宝宝和孕产妇的生命。对于心血管病、脑卒中、外伤等需要急救的危重症患者来说,抢时间就是抢回生命。有了救治中心保驾护航,这样的大手术,县医院的医生也敢做了。”郭玉芬表示欣慰。
推动检查结果互认,加速远程平台建设
为使群众不出乡就能获得优质检查结果,甘肃省推行“乡级检查,县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