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z严限塑令”实施4个月后,北京再推塑料污染治理的诸多措施。昨天,市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1年度工作要点》设定“限塑”的具体任务和指标。除了“禁”与“限”,今年本市还将推出一系列试点探索,包括初步建立重点用塑单位报告制度,探索建立减塑、限塑行业领跑者制度,选取部分连锁超市门店试点实施对塑料连卷袋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单独收取塑料连卷袋价款,指导部分有条件的集贸市场率先实施塑料购物袋集中购销等。
塑料购物袋销量减少35%
去年12月24日,被称为“z严限塑令”的《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发布实施。从此,商超里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奶茶店里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等均被禁用。
4个月过去了,“限塑”成绩单公布:据初步调查,全市塑料购物袋销售量比去年12月(《行动计划》发布前)平均下降35%;全市快递网点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0%,胶带用量减少25%以上,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5%以上;绝大部分星级宾馆都能够做到不主动提供“六小件”。
“从市场主体看,家乐福、京客隆等众多大型连锁超市已全面更换可降解塑料袋;全聚德、麦当劳等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也陆续淘汰过去常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吸管等一次性塑料用品。”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居民意识方面,已有60%-70%的市民主动自带购物袋购物、积极参与废弃塑料制品捡拾等环保公益活动。
但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超市存在可降解、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混用的情况;部分餐饮企业,依旧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可降解塑料袋,堂食中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刀、叉、勺等餐具;部分郊区民宿还存在主动提供“六小件”的情况;外卖平台选择“无需餐具”的消费者占比还不多。
塑料污染治理机制年内建立
塑料污染治理当久久为功。本市正在推动建立“1+1+N”的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体系:两个“1”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法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行动计划》的统筹作用初步形成;而“N”项专项工作方案、标准不断补充完善,目前专项工作方案已出台10项。
这次的《工作要点》也提出,到2021年底,全市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六大重点行业、四类重点场所、四类重点沿线塑料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四类绿色生活创建深入开展;全社会参与塑料污染治理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今年把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摆在首位,推动建立‘周调查、月报告、季调度’工作机制。”这位负责人说,在监管指导方面,本市也按照部门职责,将六大重点行业、四类重点场所、四类重点沿线、四类减塑生活创建共22项具体任务,逐条分解到21个市级相关部门。